张建新: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模式(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

张建新: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模式(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

中国小康网讯 5月30日,“健康中国论坛2023”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北京盛心集团承办,《小康》杂志社协办。这是国内首个从政策研究视角推动健康中国行动的国家级论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司库、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张建新现场进行《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服务模式》主旨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来之前还不知道是这样高大上的论坛,以为是科普讲座,所以在讲的过程中会稍微做点变化。原来的讲的是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怎样为公务员做心理健康服务。大家知道,公务员和非公务员是两类非常大的分类。公务员就是吃皇粮的,非公务员就是自食其力的,吃皇粮和自食其力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他们的应对,他们心理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瞄准的是公务员的情况。

我们做了一个员工公务员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涉及到了一二线城市的5000多名公务员。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务员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第二部分会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我们从7个维度来进行了调查。

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比如抑郁、焦虑等。

第二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很重要的,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向人类发出了挑战,人怎么样应对,保持一个积极心态太重要了,今后也许不仅仅人与人之间的内卷,未来跟人工智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外卷。

第三是心理健康资源获取。看人能不能从周边获取支持资源,不仅仅包括人的支持,还有其他的物质资源。有的人资源很多,所以他的心理资本就会很丰富,这样的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高一点,但有些人可能在很好的环境里,但是他不知道怎么样获取资源,自我封闭,不愿意跟人交往,当然也没有办法得到别人的支持

第四是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知识是一个初级的水平,然后在这个之上是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意识非常非常重要。

第五心理障碍识别能力,比如我最近一端时间感到心情不好,心情不好究竟是抑郁呢还是焦虑了呢,大概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做出分辨,只有在分辨之后你才知道如何去应对。

第六是心理专业求助态度,如果你有了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坦诚一点,不要害羞,不要保守,不要自我封闭,要积极地求助,包括朋友、家人,也包括第三者的服务机构,心理治疗师。

第七要克服病耻感,中国人是有非常强的羞耻感。有人去医院可能会戴着一个大帽子,因为他害怕别人知道他曾经去过精神病院,这个实际上恰好是心理不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 研究第二部分是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整体来讲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还算可以。刚才讲了,公务员是吃皇粮的,拿铁饭碗的,所以他的压力及不确定性相对来讲要小一点,所以总体来讲,心理健康素养方面还是不错的。就公务员群体来看,从年龄角度讲,他们到40岁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是承担了一定的领导职务,这个时候的心理问题可能就会越来越多。什么问题呢,一会儿看看。 这个研究揭示,公务员主要心理问题有三个,一个是抑郁的症状,一个焦虑的症状,再一个失眠问题。其实,不管公务员还是非公务员群体,都存在这三个问题。我简单说一下,这三个问题都跟时间有关系。抑郁主要和过去有关,往过去看,当下他和其他人比较时,认为我过去做了一些努力但没有成功,这个时候他就会不如意,抑郁情绪就会出现。焦虑主要和未来有关,它指向未来,我要想往前走,我不知道方向在哪走;有很多选择,我不知道选择哪条,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焦虑情绪就会出现。所以焦虑抑郁跟时间轴有很大关系的。失眠问题很多时候是焦虑和抑郁的反应,通常精神科大夫会很清楚,如果你早醒,恐怕意味着有抑郁情绪的问题,但如果你是反反复复睡不着,多多少少反应出焦虑的问题。从这样一些基本的常识知识可以对自我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分解看,失眠问题是公务员群体最大的困扰,抑郁焦虑也存在,但是不如失眠问题严重。失眠问题更需要各级领导加以重视,失眠背后还是有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因素在里面起作用。 怎么样帮助公务员心理问题,这是一个挑战。关于公务员的心理服务模式,我这里介绍两种,第一种体制外,也就是单位外边,聘用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第二种体系内,在单位内设立一个专职人员岗位,这些人跟体制外的机构也会有链接。心理健康服务,不能简单地拍脑袋,而是要有人、有物参与,要有预算,不管用哪种方式,单位领导要有这个意识。 体系外的外包模式有很多方式,包括资源、对象、措施,专业机构里面可能有督导专家、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也可以派人到单位里,整个服务框架设计,可以把单位里边人分成若干个级别的人,正常的人,略微有点心理困惑的,有心理问题的,极少部分有心理障碍的,可能会转介等等,会有一系列服务的建议,有措施,不仅服务单位里边的人,而且包括他的家人,孩子,配偶,如果出现家庭问题,外包的服务也都能够提供相应的建议,这样解决单位里的内卷问题,同时也解决后顾之忧的问题。我们知道公务员里孩子的教养很多时候是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个外包的机构来提供专项服务,我想这些公务员会更加专心致志为事业做贡献。

西方的心理服务模式是第三方服务,跟它的政府是没有关系的,我们也尝试过多年把这个模式拿到中国,发现它在中国有一点点水土不服,很难融入到中国体制建设里。我们知道公务员队伍有其特殊性,公务员队伍党员的比例人数要远高于其他的群体,因此我们尝试充分借助公务员队伍党建开展工作。我们知道有些事业单位体系非常庞大,举个例子,比如某单位一共8000余人,他们要发挥党组织作用,党组织在单位里起到一个引领支撑作用,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能够嫁接在党组织活动中,我们可以设想它的效率、效果一定要比单独拎出一拨人来干效果更加突出。这真的是我们中国特色,西方没有,这是创新性的,在这里跟大家做个介绍。2019年,有单位做了这样的探索,目前经过三年疫情到现在,8000多人的单位运行完好,党组织和心理咨询师共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里面它有使命、目标、路径,它的框架既务虚又务实,有很大的目标,不仅仅描述蓝图,而且怎么样实现蓝图,它的路径都是非常扎实的。 我们看了太多西方的文献,对于中国社会怎么样运行的,有的时候反而是脱节的。我们是专业人员,听到实践者,务实的工作者做出创新性的探索,我们都会点感动。它们都是创新的,不管是健康中国也好,安全中国也好,中国一定要在0到1之间做一个突破,健康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应该要去做突破、创新,真正为我们的公务人员,为广大的中国民众提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实效的心理服务的模式。 这两个模式在公务员体系之内都可以考虑,如果你觉得现在专业基础还不够,先通过外包的形式慢慢地建立体系,一旦成熟了,可以转成体系内的服务模式。我们知道外包的形式很多时候不能够融入体系内,比如党建、群团活动,如果我们自己有支队伍,会有更好的效果。 关于具体方式,特别值得拎出来讲的一点是,我们体制内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团队出现了问题,大家一起查找问题,就找一个人死K,最后的结果这个人会灰心丧气,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出了成绩,成绩往往扣在领导脑袋上。无论从心理学还是管理角度讲,如果除了问题,是团队共同承担,取得成绩,是谁具体做的就奖励到位,每个人所受的压力显然就减少了。

这里我多说一句,心理学界都在呼吁,为心理咨询心理服务找个娘家。社工,有民政部管;医生,有卫健委管;但是心理学没有对口的政府部门。如果去找卫健委,卫健委只能管他条条框框里面的,但被心理问题困扰的很多是正常人,不是到医院里去看病的病人,这些卫健委管不了。所以我们呼吁,可否成立一个例如联席会议这样的制度,由若干个与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比如民政部、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在国务院层面搞一个部级联席会议,就如何实施国民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讨论。有一个机制,这样下面的部委在操作的时候,就知道在大的框架下,卫健委负责哪一块,民政部负责哪一块。老实讲,现在多头搞的比较乱。

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建新简介

张建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司库、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

编辑:王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8日 上午9:55
下一篇 2023年7月18日 上午1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