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瞬息万变的市场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企业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建立适合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中小企业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与大中型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参差不齐,总体存在弱化现象,许多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如果缺乏一个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仅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发展、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还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认识不足

导致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的原因主要有:

有的管理层只看重资源成本,在岗位设计上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一人多岗情况较为普遍,一些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适当分离,缺乏相互制衡的机制,往往是出事了,还不知问题出自哪。而有的领导在处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业务发展的关系时,则认为若内部控制制度过于详细、控制过严会束缚企业的业务发展能力,错误地将内部控制与企业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导致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认知程度低或不足。一些员工把内部控制简单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单纯集合,不理解全面内部控制的意义何在。如某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领导和监察部门的事,与自己的日常工作无关。

2、内控约束软化

中小企业活动单一,经营产出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身兼数职,配置不合理,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资金薄弱,其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观念,或者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障。企业部分部门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实施日常监督或专项监督,而是过分依赖于外部监督机构,以及部分人员出于各种原因的逆向选择,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力差。

3、内控评价无力

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目的,不但是要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提供和披露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内控制度要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的实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为企业服务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没有确定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没有系统的确定的评价内容与指标,企业就没有动力或没有能力及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外部环境原因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赖以存在的环境条件。宽松有利的外在环境对企业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市场竞争障碍、融资渠道狭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却成了阻碍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被设置了人为的限制,垄断或多种限制其活动范围、活动方式,导致一些领域尚未允许中小企业进入;民营经济尚未取得与其他经济成分同等的竞争地位,在市场准入、融资、法律和政府服务等方面没有得到公平待遇,中小企业在土地使用、办证、工商检查、银行贷款等方面往往受到歧视。

二是政府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制度保障,表现在政策主要指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对于加工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的成长重视不够,以及对中小企业成长服务体系特别是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

2、企业内部原因

内部控制的含义不断发展和更新、内容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唯独只有由以往单一的内部会计控制转变为企业的全面风险控制,基本覆盖企业所有的日常经营活动,才能保证企业更高更好的往前发展。

中小企业未能像国有企业那样,顺应改革局势的深化,抓大放小,为自身企业吸纳人才,扩大规模创造条件。然而,兼并、控股、参股和收购其他企业,或与其他企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优势等方式都是目前中小企业中欠缺的。

一是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着重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建设。没有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没有拟定有关章程、议事和办事规程,明确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没有在企业总公司内部,按照产业、产品、工艺流程、地域和功能等因素。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明确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二是没有按照《会计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等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着重建立以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对外担保等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细化内控程序的可操作性。

三是没有按照《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企业的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以及配备相应的会计和内审队伍。从审计监督来说,审计体制、审计目标、审计职责、审计处理、审计授权等多方面都应该得到提升。

四是没有按照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化信息系统,以突破公司管理机构设置的条块分割,实现资源共享;以突破会计分期、统计分期、管理分期,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以突破纸质信息的封闭性,提高透明性。没有在领导层和管理层中加强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1、建立服务战略目标的内部控制观

将控制目标角度进行深化和拓展。战略是企业在中长期要实现的目标。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使会计信息真实,财务报告准确,并防止舞弊发生,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深化,公司治理、经营风险防范的目标也越来越突出。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即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但是企业目标是由高层人员制定的,对于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的执行者来说,这一目标显得有点不切实际,无法操作。

2、建立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观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永不停止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也因此不会停止。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制度或一个机械的规定,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趋于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

3、建立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机制

风险预警。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还要建立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系统。要让企业和财务管理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既行使分散财务风险决策权,得到风险经营利益,同时也要承担风险责任,承担风险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风险防范。建立和优化有效的中长期稳健的财务结构体系,有力抑制财务风险发生。要按照成本与效益原则,结合企业特点制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战略。积极采取在风险状况上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等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适当处理,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风险控制。要确保企业财务风险监控制度的健全有效。强化风险管理,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观念,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构筑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围绕企业使命制定战略目标,阐述企业战略,为企业确立经营、报告和合规性目标。主要工作包括:确定战略目标;制定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建立业务流程目录;制定相关子目标;分解目标,制定考核目标;传递相关信息。重点注意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

2、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

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员工职业道德、组织结构、员工胜任能力、权限和职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决策机构与监督机构等要素。主要工作有评估内部环境、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反舞弊与控制。重点关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文化以及反舞弊行为。

3、提高事件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

凡源自外部或内部、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情,按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同,分为风险和机遇。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件,确定风险和机遇过程。其主要工作有收集信息、明确关联事件、对事件进行分类、持续进行事件识别。

4、建立健全而有效内控体系

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不能集中于一个人身上,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5、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所有职能部门。每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所有员工中,包括如批准、授权、验证、核对、经营业绩、评价、资产保全措施和职责分工等一系列活动。重点关注的内容是:针对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要有必要和恰当的政策和程序,这些政策和程序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要匹配,同时注意风险管理中规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恰当的执行。主要工作包括梳理现有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编制风险管理文件、确认关键流程、控制点和控制措施、优化业务流程、动态管理控制活动。

中小企业老板必读:中小企业内控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与监督

识别和收集处置信息,包括企业内部或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次以及企业与需求方、供应商、业主、监管者等外部环境的传递相关信息。主要工作有:确定信息与沟通建设的总目标和规划、明确沟通方式和渠道、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和流程、建立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建立信息系统应用控制。需重点关注的是:内外部沟通的有效性、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和应用控制。

(四)构建独具特色的内控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使命、远景、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理念以及与这些理念相适应的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思维和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起着支持和维护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统一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规范体系,它应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贯彻到生产管理中去。有效的管理可以影响企业战略的决定,帮助化解冲突,促进内部统一,为企业在重大问题上决定行为方针。企业制度是企业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科学管理的反映,它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特征,用制度教育人、规范和约束人。不但如此,有效的管理还要使有形的制度约束逐渐转变为无形的自我约束,不断提高员工的认识和素质。

制度是一种约束手段,要使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种文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环节。企业要从控制前、控制中、控制末等三个阶段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并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建立强审机制,定期完成企业报表、资产、财务等方面的审核分析;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得到矫正。形成内部控制文化,使员工自觉遵守,共同维护,这对于企业发展和组织管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深化内部控制内涵,培育内部控制文化,将内部控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中,是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上午9:53
下一篇 2024年2月5日 上午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