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有哪些)

摘要:

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的基础,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有助于改善预算的具体实施。本文在分析《规范(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单位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设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一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为年度收支计划给出了一定的安排,为工作任务的展开给出了有效的保障[1]。事业单位能够借助预算控制,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最近几年,在我国事业单位预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产生了随意性、编制粗糙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借助预算编制,实现了收支平衡,从而改善资金的运作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预算管理贯穿在管理的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改善社会服务能力。预算编制的质量与事业单位的总体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联系。

一、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由于财政预算有限,一般来说对事业单位的人员与架构有严格控制。在事业单位的现有编制规模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时,将以临时雇佣的形式面向社会招聘,这就是所谓临时工。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在建立时就受编制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科教文卫事业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财政规模限制了编制的扩大,单位内部的老成员往往出于自保,也抵制编制的变化。因此,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也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内部控制无法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目标一致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预算管理则是为了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权利、义务,进而充分调动起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积极性,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实现战略目标。

(二)相互作用

内部控制能够实现预算管理中责任、权利以及利益之间的重新配置,预算管理逐渐成为一种整合性的管理系统,实现对事业单位的全面控制。通过对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补充相关内部控制方法,改善内部控制的水平。预算管理其实质是以信息与沟通作为联系纽带的,内部控制的质量水平与预算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三)相互影响

最近,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收入与支出矛盾的现象,对财政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责任进行明确,进而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具有彼此制约的关系。利用预算管理,保证事业单位管理的有序展开,事业单位应该借助多种形式的奖励,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在财务预算之后,执行单位应该做好预算的执行工作,负责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保证预算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建立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预算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有效化。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内部控制设计策略

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决算以及考核等具体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维护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按预算推进,同时有助于对预算执行过程展开执行进度的控制,进而降低预算问题的发生概率。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审批的内部控制设计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作为归口部门,对预算管理岗位进行有效控制,做好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结合财政部门的当年的预算编制政策,向业务部门及时下达预算编制通知和要求,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2]。单位财务部门应该对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进行仔细解读,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情况,指导业务部门根据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编制预算。预算管理人员应该发挥综合统筹的职能,汇总并复核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进行统筹安排,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编制综合报表报单位领导审核,各分管业务部门再次核对部门预算资金。做到相互监督相互验证的内部控制管理程序。从单位层面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该根据单位年度收支的预算汇总草案,结合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结合审批意见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提交给财政部门进行审批。财政部门应该围绕业务部门的目标以及工作任务,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进而结合预算批复用途,对经济科目进行明确化。

(二)预算批复后资金拨付的内部控制设计

事业单位应该做好预算申请人、审核人、审批人以及监督人职责的细化,进而保证预算执行中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度。单位的业务部门应该根据批复的预算,合理安排收支,为避免不规范、不经济、不合理的行为出现。单位内部在资金的申请到审批阶段要建立授权批准制度进行内部控制来完成资金的使用。单位财务部门应该做好资金拨付的审核工作,确保其规范性以及真实性,进而保证资金得到合理的应用。已经批准的资金支付应该按时支付,避免发生资金不到位现象。根据《规范(试行)》的指导,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所以会加强政府审计功能,同时会探索注册会计师行业这种第三方独立审计的鉴证检查监督作用。事业单位应该结合预算编制报告,建立预算执行的分析机制,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在做好监督工作,一旦有异常情况的发生,应该及时进行管理,进而增加预算执行的有效度[3]。单位预算被追加时,应该由相关部门进行集体决策,并由上级财政部门进行审批。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人员或者监督部门,实现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监控,确保预算的执行。

(三)预算决算与绩效管理的内部控制设计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该结合单位的账簿记录以及会计核算资料,进行预算决算,要保证决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预算决算应该交由单位领导班子审批,单位应该建立预算与决算促进机制,强化单位的决算分析,做好下一年预算编制的准备[4]。预算决算完成后,事业单位应该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应该结合决算方案,做好对不同部门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进而完成绩效考核。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对差异较大的预算事项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明确责任,做好责任问责。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交由业务部门,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对各项事项的责任进行明确。审批结果应及时发到单位内部,进而保证单位内部信息之间的互通有无,改善预算的有效性。

三、强化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设计

(一)领导人员应该深化对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认识,更新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是贯穿到各个环节中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关系,通过内部控制设计。事业单位应该将不同部门的思想高度统一起来,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支持。领导人员应该重视内部控制理念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应用,强化单位预算的各个环节工作,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明确编制部门预算的针对性,保证预算编制的全面性

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的预算编制,应该与不同部门的职能及计划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水平。事业单位应该确保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同时应该确保编制内容的全面性。

(三)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设计,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上。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设计,提高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率。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应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内部控制设计,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高效性,进而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一直属于其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内容,需要不断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优化内部控制设计,解决预算编制、审批、决算、执行、评价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强化内部监督,维护事业单位的正常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隋玉明.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01(09):60-64.

[2]隋玉明.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05(08):63-70.

[3]陈留平,刘通,黄娇娇.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08(05):96-97.

[4]赵玉琳.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煤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优化研究[J].中国煤炭,2013,06(03):25-27 125.

[5]莫海珊.公办技工学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设计难点与要点分析[A].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5(03):8.

作者:乔婕 单位:广州市人事考试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9日 上午10:09
下一篇 2024年1月19日 上午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