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问题(探讨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问题的报告)

摘要:本文研究阐述了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现状,对扶贫资金进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求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益性。

关键词:扶贫;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要素

一、引言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支出绩效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成为我们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之策。为满足各地差异化的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管理,有效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精细化水平比较高的扶贫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是关键之举。

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扶贫规划和制度建设不完善。扶贫规划的制定,要建立在对地方扶贫底数清的基础上,各地扶贫规划的制定多依赖于2015年贫困信息采集掌握的数据,基于当时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认知,少数地区在贫困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着不实、不细、不准确的问题,导致扶贫规划的制定与当地扶贫工作的现实需要出现一定的偏离,也影响了扶贫工作提出的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政策的落地落实。

(2)预算安排缺乏合理依据。目前,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主要是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每年分配资金选择的因素和权重,根据当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适当调整。资金分配主要考虑贫困程度(贫困发生率)、扶贫政策、脱贫任务和脱贫成效等层面。虽然财政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已为绩效预算准备了条件,但是现实操作中,零基预算还尚未应用到扶贫领域。

(3)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现阶段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仍然以事后评价为主,对事前评价和事中监控运用不充分。采取事后评价的方式虽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指导评价作用,但毕竟扶贫资金已经支出,评价结果无法对已支出使用资金形成有效约束。以事后监管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在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没有将扶贫资金投入的事前合理性、合规性进行管控,尚未针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过程设置事中绩效目标以及事中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的关口仍然设置在资金使用之后,没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4)现有绩效评价手段缺点明显。当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主要由财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自行开展或者共同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且以第一种形式居多。目前的评价机制没有深入扶贫资金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护过程中,起不到对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益的有效监管,绩效评价结果的独立性也无法得到好的保证。

(5)问责和激励作用发挥不足。当前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明显,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可持续影响关注不够,评价结果停仅停留在考核层面,没有上升到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层面,更没有从战略层面对扶贫项目安排、扶贫项目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扶贫项目的效益性提出改进建议。

三、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理念没有树牢。目前从事扶贫的工作人员,部分为从其他单位临时抽调安排到扶贫工作岗位上,他们之前绝大部分并未接触过扶贫工作,缺乏必要的绩效理念和绩效意识,有些甚至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缺乏对绩效管理的基本认知,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

(2)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的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法律规定,目前,只有财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合出台的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办法。扶贫资金绩效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弱化。

(3)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现有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未实现以脱贫质量为结果导向,主要运用脱贫数量去评价和考量,绩效目标的编制并不科学,做不到对财政扶贫资金的全过程监管,难以有效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扶贫资金绩效评价采取的自我评价方式,缺乏来自系统外部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无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1.制定扶贫战略规划

(1)强化贫困信息动态监测。扶贫规划的科学与否,关键在于对贫困情况的了解掌握程度。扶贫部门应与大数据部门合作,创新方式方法,研究探索通过手机APP采集贫困信息,并将数据信息接入大数据系统,开展贫困人口信息核查比对,实现贫困信息的云采集,更好地服务于扶贫规划的调整完善,实现扶贫信息与大数据的有效衔接。

(2)提升扶贫资金规划的前瞻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要求与内容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扶贫规划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现有扶贫工作要求,有些新的要求比如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消费扶贫等的要求,亟须上升到发展规划层面,更好地指导扶贫工作开展。

(3)做好扶贫规划的衔接。扶贫工作并不是短期性、运动式的,贫困的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做好现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基础上,要抓紧去着手谋划未来5年或者10的扶贫规划。这个规划可以和当前的乡村振兴规划有效结合,并做好充分衔接。

2.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1)抓住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契机。以往的资金统筹,虽然是要求将不同部门的行业资金用于扶贫,但是资金在管理使用资金方面仍然要按照原资金要求和使用程序来使用,无法做到化零为整,整合效果不好。但随着整合方式的改变,在资金分配环节上打破了原有条条框框,改变了之前多头管理的局面。

(2)研究建立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建立扶贫资金安排与扶贫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相结合的资金投入增减挂钩机制,加大对资金效益好的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少效益底下的扶贫项目的资金支出,合理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结构。

3.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1)合理设置各项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增加绩效目标审核环节,在绩效评价中,将扶贫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与绩效目标的审核报批环节纳入绩效评级体系,做到项目评价与资金评价的合二为一。同时,将绩效目标的批复纳入预算批复环节,并报经同级人大会批准,批复后的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随同扶贫部门预算一同批复,并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

(2)加强对扶贫项目绩效目标运行情况的监控。开展扶贫项目绩效目标评价,实现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要将绩效运行监控纳入评价体系,在扶贫资金预算执行中,定期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对项目资金实际执行与绩效目标偏差较大的,要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要及时收回或暂缓拨付扶贫资金。

4.创新绩效评价手段

(1)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社会化评估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将绩效评价的政府监管和引导把控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始终。政府相关部门在不断提升自身绩效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同时,要注重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扶贫业务的培训提升工作,通过以工代训、业务培训等方式,提高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确保评价结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突出绩效评价的社会监督内容。在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开展过程中,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对扶贫资金绩效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同时,积极吸纳扶贫项目主体、贫困户代表等相关人员共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确保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5.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1)改变扶贫资金预算安排的传统模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对预算的约束,建立评价结果与扶贫资金预算安排紧密结合的机制。充分运用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对年度扶贫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扶贫资金预算安排的主要依据,充分调动地方扶贫工作积极性。

(2)探索建立扶贫资金绩效约束机制。约束机制主要包括绩效问责和信息公开两个方面。一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管,建立扶贫资金绩效问责机制,并将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纳入组织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考核范围。二要建立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充分运用网络、新闻媒体等监督手段,增强扶贫资金支出的公开透明程度,提高公众参与度,形成共同监督。

(3)实现绩效管理与扶贫规划的衔接。通过提高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水平,将科学、合理、真实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未来扶贫资金规划的设计过程中,推行扶贫资金绩效好、符合当地脱贫实际、贫困户迫切需要的扶贫政策,并调整扶贫资金的投入方向,依据修订后扶贫规划开展扶贫工作,使用扶贫资金,真正实现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各要素的串联,形成管理闭环。

参考文献

1.胡健.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2015(44).

2.郑方辉,廖逸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15(06).

3.高波,王善平.财政扶贫资金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14(05).

作者:孟帅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6日 上午9:35
下一篇 2022年12月6日 上午9: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