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上)(2021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施工组织总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方案

内容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总体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

施工安排

施工总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

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主要施工方法

主要施工方案

施工方法与工艺要求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内容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可根据需要分阶段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总设计应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授权的技术人员审批;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重点、难点分部(分项)工程和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3、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情况:

(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4、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方法:

沟通过程包括五个要素,即: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介体、沟通环境和沟通渠道。沟通主体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沟通能力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人际沟通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恰如其分和沟通效益是人们判断沟通能力的基本尺度。

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调动所有项目参与人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包括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控制和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考核。

6、加强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2)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3)推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4)健全合规管理制度;

(5)加强责任追究体系建设。

7、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识别、评估、应对、监控)

风险识别工作程序包括:

(1) 收集与项目风险有关的信息;

(2) 确定风险因素;

(3) 编制项目风险识别报告。

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工作:

(1)利用已有数据资料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

(2)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3)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风险应对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及其组合策略。

8、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的工作性质的特点:服务性、科学性、独立性、公平性。工程监理机构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有关合同为准绳,在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时,不损害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应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及收到设计文件后开始编制,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并应在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送业主。应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编制。

9、成本管理的任务:

成本管理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是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成本管理任务包括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1)成本计划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的基础,是项目降低成本的指导文件,是设立目标成本的依据。

(2)成本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应贯穿于项目从投标阶段开始直至保证金返还的全过程,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3)成本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对象,按规定的会计周期进行。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分别由项目管理机构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其目的在于分别考核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效益。

(4)成本分析:包括有利偏差的挖掘和不利偏差的纠正。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是关键,纠偏是核心。

10、成本计划的类型:

(1)竞争性成本计划:施工项目投标及签订合同阶段的估算成本计划,带有战略成本的性质,是项目投标阶段商务标书的基础。

(2)指导性成本计划:选派项目经理阶段的预算成本计划,是项目经理的责任成本目标。以合同价为依据,按照企业的预算定额标准制定的设计预算成本计划,且一般情况下以此确定责任总成本目标。

(3)实施性成本计划: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预算成本计划,是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落实项目经理责任目标为出发点,采用企业的施工定额通过施工预算的编制而形成的。

11、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的对比:

(1)编制的依据不同: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施工定额为主要依据,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以预算定额为主要依据。

(2)适用的范围不同: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用的一种文件,与发包人无直接关系;而施工图预算既适用于发包人,又适用于承包人。

(3)发挥的作用不同:施工预算是承包人组织生产、编制施工计划、准备现场材料、签发任务书、考核工效、进行经济核算的依据,是承包人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推行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手段;而施工图预算则是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

12、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依据有合同文件;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各种资源的市场信息。成本控制的程序包括管理行为控制程序和指标控制程序。管理行为控制程序是对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基础,指标控制程序是成本进行过程控制的重点。

13、成本核算:

(1)表格核算法:优点是简便易懂,方便操作,实用性较好;缺点是难以实现较为科学严密的审核制度,精度不高,覆盖面较小。主要用于工程项目施工各岗位成本的责任核算和控制。

(2)会计核算法:优点是科学严密,人为控制的因素较小而且核算的覆盖面较大;缺点是对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经验都要求较高。财务部门一般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

14、成本分析:

(1)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由于会计记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所以是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2)业务核算:各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建立的核算制度,包括原始记录和计算登记表。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核算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以确定该项经济活动是否有经济效果,是否有执行的必要。它的特点是对个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核算,例如各种技术措施、新工艺等项目。业务核算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资料,以便在经济活动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统计核算: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特有的方法,不仅能提供绝对数指标,还能提供相对数和平均数指标,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还可以确定变动速度以预测发展的趋势。

15、成本分析的方法:

(1)比较法:又称“指标对比分析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因而得到广发的应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各技术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又称连环置换法。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3)差额计算法: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4)比率法:相关比率法、构成比率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动态比率法(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16、综合成本分析和专项成本分析:

(1)综合成本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月(季)度成本分析、年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

(2)专项成本分析:成本盈亏异常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资金成本分析。

1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的依据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资料。成本考核的主要依据时成本计划确定的各类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公司应以项目成本降低额、项目成本降低率作为对项目管理机构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

18、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的论证:

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控制前,首先应分析和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总进度目标论证并不是单纯的总进度规划的编制工作,它涉及许多工程实施的条件分析和工程实施策划方面的问题。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核心工作是通过总进度纲要论证总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19、横道图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横道图用于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上,或用于计算资源需要量和概要预示进度,也可用于其他计划技术的表示结果。表头为工作及其简要说明,项目进展表示在时间表格上,也可将工作简要说明直接放在横道上,可将最重要的逻辑关系标注在内。进度线与时间坐标相对应,这种表达方式较直观,易看懂计划编制的意图。缺点是工序(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设法表达,但不易表达清楚;适用于手工编制计划;没有通过严谨的进度计划时间参数计算,不能确定计划的关键工作、关键路线与时差;计划调整只能用手工方式进行,其工作量较大;难以适应大的进度计划系统。

20、双代号网络计划

虚箭线是实际工作中并不存在的一项虚设工作,故它们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一般起着工作之间的联系、区分和断路三个作用。箭线可以为直线、折线或斜线,但其行进方向均应从左到右。网络图节点的编号顺序应从小到大,可不连续,但不允许重复。在各条线路中,有一条或几条线路的总时间最长,称为关键线路,一般用双线或粗线标注,关键线路上的工作是关键工作。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相互制约或相互依赖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包括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在网络图中均应表现为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21、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

(1)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计算:最早开始时间等于各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

(2)确定计算工期:计算工期等于以网络计划的重点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各个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当无要求工期的限制时,取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

(3)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工作最迟完成时间等于计划工期。最迟完成时间等于各紧后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

(4)计算工作总时差:总时差等于其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或等于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最早完成时间。

(5)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的确定: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在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0的工作是关键工作。双代号网络图中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为关键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

(6)计算自由时差:以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为箭头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减去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总时差。当工作有紧后工作时,其自由时差为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去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小值。

22、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措施:

(1)组织措施: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工作环节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编制进度计划、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采取纠偏措施以及调整进度计划。

(2)管理措施:涉及管理的思想、管理的方法、管理的手段、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常见的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有: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合同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等。

(3)经济措施:涉及资金需求计划、资金供应的条件和经济激励措施。资金供应条件包括可能的资金总供应量、资金来源以及资金供应的时间。

(4)技术措施:涉及对实现进度目标有利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在工程进度受阻时,应分析是否存在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实现进度目标有无改变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可能性。

23、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任务与责任:

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型与环境的协调性六个方面。质量管理就是关于质量的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包括建立和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全部质量管理职能,从而实现质量目标的所有活动。项目的质量目标最终是由项目工程实体的质量来体现,尤其要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和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实行书面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标牌等制度。

24、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质量特性

(1)有关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功能性质量必须以顾客关注为焦点。

(2)有关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

(3)有关文化艺术的质量特性;

(4)有关工程环境的质量特性;

25、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直接履行项目质量职能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能力;二是指承担项目策划、决策或实施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咨询服务机构、工程承包企业等实体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管理能力。

(2)机械的因素:主要指施工机械和各类工器具

(3)材料(含设备)的因素: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设备是指工程设备,是组成工程实体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

(4)方法的因素:也可称技术因素,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工程检测、试验的技术和方法等。

(5)环境因素:包括项目的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管理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因素。

26、质量风险识别:

质量风险类别: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

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

(1)采用层析分析法画出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

(2)分析每种风险的促发因素。

(3)将风险识别的结果汇总成为质量风险识别报告。

27、质量风险评估:

质量风险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估各种质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评估各种质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量。通常可采用经验判断法或德尔菲法。

28、质量风险响应:

(1)风险规避:采取恰当的措施避免质量风险的发生。

(2)风险减轻:针对无法规避的质量风险,研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尽量把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降低风险量和风险等级。

(3)风险转移:依法采用正确的方法把质量风险转移给其他方承担。转移的方法有:分包转移、担保转移、保险转移。

(4)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承担。包括无计划自留和有计划自留。

29、质量风险控制:

是在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对各种质量风险进行监控,包括对风险的预测、预警。

30、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

基本原理就是强调在企业或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指引下,实行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主要特点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领导参与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制定;提倡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用数据说话等。

31、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与建筑企业或其他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相比的不同:

(1)建立的目的不同:

(2)服务的范围不同:

(3)控制的目标不同:

(4)作用的时效不同: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是一次性的质量工作体系,随着项目的完成和项目管理组织的解体而消失,并非永久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5)评价的方式不同: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一般由项目管理的组织者进行自我评价与诊断,不需进行第三方认证,其评价的方式不同。

32、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程序:

(1)建立系统质量控制网络;

(2)制定质量控制制度

(3)分析质量控制界面;

(4)编制质量控制计划

33、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

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有赖于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完善。

运行机制包括项目的合同结构、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

运行机制:

(1)动力机制:是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2)约束机制:取决于各质量责任主体内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外部的监控能力。

(3)反馈机制:运行状态和结果的信息反馈。

(4)持续改进机制:应用PDCA循环原理展开质量控制,不断寻求改进机会、研究改进措施。

34、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积极参与;

(4)过程方法;

(5)改进;

(6)循证决策;

(7)关系管理。

3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1)质量手册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过程中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和质量职责;各项质量活动的基本控制程序或体系要素;质量评审、修改和控制管理办法。

(2)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为落实质量手册要求而规定的细则。企业为落实质量管理工作而建立的各项管理标准、规章制度都是程序文件的范畴。

(3)质量计划包括:应达到的质量目标;该项目各阶段的责任和权限;应采用的特定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书;有关阶段的实验、检验和审核大纲;随项目的进展而修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方法;为达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的其他措施等。

(4)质量记录应完整地反映质量活动实施、验证和评审的情况,并记载关键活动的过程参数,具有可追溯性的特点。质量记录以规定的形式和程序进行,并应有实施、验证、审核等签署意见。

36、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内部质量审核活动的目的:

(1)评价质量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及适用性;

(2)揭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3)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信息;

(4)向外部审核单位提供体系有效的证据。

37、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

(1)申请和受理:认证机构接受或不接受均予发出书面通知书。

(2)审核:包括文件审查、现场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

(3)审批与注册发证:

38、企业管理体系获准认证后的维持与监督管理:

(1)企业通报:运行中出现较大变化时需向认证机构通报。

(2)监督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定期检查通常是每年一次。

(3)认证注销:是企业的自愿行为。

(4)认证暂停:

(5)认证撤销:撤销认证的企业一年后可重新提出认证申请。

(6)复评:认证合格有效期满前,如企业愿继续延长,可向认证机构提出复评申请。

(7)重新换证:在认证证书有限期内,出现体系认证标准变更、体系认证范围变更、体系认证证书持有者变更,可按规定重新换证。

39、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1)事前质量控制:

(2)事中质量控制:也称作业活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活动主体的自我控制和他人监控的控制方式。自控主体的质量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是施工质量的决定因素。目标是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控制的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也称事后质量把关。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对工序质量偏差的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和处理。控制的重点是发现施工质量方面的缺陷,并通过分析提出施工质量改进的措施,保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40、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

质量控制点应选择那些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对工程质量影响大或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进行设置。设置了质量控制点,还要根据对重要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控制点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首先做好质量控制点的事前质量预控工作,其次要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同时还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置和动态跟踪管理。

施工作业质量控制点按照不同的性质和管理要求,细分为“见证点”和“待检点”。凡属“见证点”的施工作业,如重要部位、特种作业、专门工艺等,施工方必须在该项作业开始前,书面通知现场监理机构到位旁站,见证施工作业过程;凡属“待检点”的施工作业,如隐蔽工程等,施工方必须在完成施工质量自检的基础上,提前通知项目监理机构进行检查验收,然后才能进行工程隐蔽或下道工序的施工。

41、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施工技术准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这类工作内容繁多,主要在室内进行。

(2)现场施工准备:计量控制、测量控制、施工平面图控制。

42、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项目划分:

(1)分部工程:可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2)分项工程: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3)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43、施工与设计的协调:

(1)设计联络:了解设计意图、设计内容和特殊技术要求,分析其中的施工重点和难点;了解设计进度;从施工质量控制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为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创造更好的条件。

(2)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向所有施工实施单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使实施单位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深入发现和解决各专业设计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消除施工图的差错。

(3)设计现场服务和技术核定;

(4)设计变更。

44、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的内容:

(一)检验批质量验收: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验收记录。

(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三)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有关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抽样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规定。

(4)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上午10:17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上午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