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无论是创业软件团队,还是企业级规模化软件研发,都会遇到提升管理能力、提升研发效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软件研发工具平台也营运而生:微软、IBM、HP、Atlassian、Rally、Collabornet、Polarion……等厂商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产品,而近年来新生的Slack、teambition等平台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产品,受到了许多团队的欢迎。作为软件研发的团队或企业,我们该如何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对这些产品和工具进行合理的选择?一个支撑软件高效研发的工具平台应该具备哪些特点?未来又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世界范围内软件研发工具平台产品发展迅速,国内产品仍是空白

当我们在学校里用Visual Studio编写hello world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工具进行软件研发。只是那个时候,工具的作用还很单一,对管理能力、研发效率的整体提升还没有特别关照。

在80年代,国内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刚刚萌芽的时候,国外的同行已经开始研究使用工具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微软、Rational(后来被IBM收购)推出了各自的IDE,并在不断增强IDE功能的同时,向需求管理和质量管理方向拓展。

90年代,又有一些厂商加入到了开发软件研发工具产品的行列中,其中国内同行非常熟悉的莫过于Mercury(后来被HP收购)的产品,90年代末和2000年前后,大家经常使用的研发工具组合一般是:需求管理用Rational Request Pro,开发IDE用Micosoft Visio Studio,代码库用collabnet subversion或Rational Clear Case,测试管理用Mercury Test Director,软件性能测试用Mercury LoadRunner。这些工具在软件研发的每个方面都提升了个人和团队的效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工具平台对软件研发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敏捷思想及敏捷软件研发方法开始逐渐改变人们对软件研发的认识。在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方面,ALM(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逐渐成为各工具厂商产品努力的方向。在短短的10年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厂商,如Atlassian、Rally、Polarion、Versionone、Serena……一些老牌厂商,如微软、IBM、HP通过收购、合并、开发新的工具产品等方式,更加完善了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平台。有了新的软件研发方法,配合众多优秀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软件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此时国内同行也广泛认识到工具平台对提升研发效率的重要性,有条件的企业或采购,或自主研发,搭建起自己的研发工具平台。

201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软件研发逐渐成为新的焦点,DevOps很快成为大家普遍的共识。很多传统软件研发工具厂商打着“DevOps”的旗帜适时地推出了一些产品或升级版本,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厂商加入竞争的行列。在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软件研发活动的问题上,像Slack这样的产品向“传统”研发工具平台发起了新的挑战,在看到越来越多的软件研发团队更愿意使用Slack进行日常研发工作时,我们不禁陷入思索:未来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将何去何从?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1

目前软件研发工具平台的对比研究有很多,但实用性低

2010年以后,多家重要的IT咨询公司分别开始定期发布主流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对比研究报告,各家最近一期的报告结果汇总如下: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2

这些报告每一篇报告单独看似乎视角都很客观,评估方法似乎都很缜密。但当把他们放到一起比较后,会发现它们的结论大相径庭,不同的厂商也会精心挑选“适合”自己产品的报告,悬挂于自己的产品网站首页。而这些只有两个维度的魔力象限对于真正需要软件研发工具平台的团队或企业来说,帮助并不是很大。

我们发现这些IT咨询公司评判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厂商,及其产品的视角无外乎有两个:一个是从ALM的功能视角;另一个是商业的视角。在ALM功能视角下,各家咨询公司会分别着眼于软件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等几个主要环节,详细对比各个厂商的产品功能,看谁的功能更强大,谁的功能更全面。而在商业的视角中,他们则更多以产品的市场份额、厂商服务的覆盖程度以及盈利的多少、来衡量哪家厂商更加优秀。这样就造成了功能越齐全的产品、体量越大厂商的在类似的比较报告中越得到好评,反之则被排在后面。

但是,对于正在寻求软件研发工具平台解决方案的团队和企业来说,尤其是正在进行敏捷、互联网转型的团队或企业来说,上面的这些对比方法还是显得陈旧、粗犷,并没有解答哪个工具平台更加适合我们这些正在进行敏捷软件研发,或者互联网软件研发的团队。

在敏捷软件研发的影响下,工具平台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瀑布模式下的软件研发,注重软件从概念到上线的流程以及每个流程节点上的关键活动,同时也重视项目的管理。许多支持瀑布模式开发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在需求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都十分强大。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3

敏捷思想强调“以人为本”,让人们主动、自我管理、响应变化、互相信赖地工作。敏捷软件研发方法,如Scrum、Kanban、XP实践等指导软件研发团队拥抱需求变化,快速交付客户价值,持续改进。要想使团队或组织真正敏捷起来,需要在人、技、法三方面达到和谐。这就需要软件研发工具平台这个“技”的方面也要敏捷起来。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4

敏捷宣言的第一句话是:“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但这并不是说敏捷不需要工具的支持。相反,如果有了更好地研发工具支持,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的敏捷起来。

对照敏捷宣言的几句话,我们大致能看到敏捷价值观下的研发工具应该具备的特点:

1. 个体与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研发工具应该能够突出个人的工作,并且能够让团队更好地协作

2. 工作的软件胜过详尽的文档:研发工具应该精简文档及审批流程,让软件交付更加顺畅

3.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研发工具应该支撑快速交付可工作的软件,并且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反馈

4.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研发工具应该打通需求、设计、开发、验证的循环,持续交付

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工具平台正在发生如下的变化:

强化:

1. 对敏捷软件开发实践的支持

2. 对持续快速交付的支持

3. 对团队协作的支持

4. 对用户反馈的支持

5. 用户体验的提升

6. 单一工具解决特定问题,平台提升整体效率

弱化:

1. 流程及审批

2. 文档及变更管理

3. 基于时间的任务项计划管理(甘特图)

4. 把产品质量问题交给测试人员

5. 项目中角色及权限划分

6. 大而全的平台解决所有问题

以上的变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敏捷研发给工具平台带来的变革,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敏捷方法下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应该具备以下6个特点:

1. 敏捷管理实践(用户故事地图、故事列表、优先级、估算、卡片墙/看板、燃尽图/CFD、回顾数据)

2. 敏捷开发实践-代码(IDE集成、代码扫描、代码审查)

3. 敏捷开发实践-Dev-Test-Ops的Pipeline效率提升(编译、CI、UT、AT、发布、部署、运维)

4. 用户反馈与研发流程打通

5. 注重协作与用户体验

6. 团队能负担的工具平台价格

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各有所长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5

上面的表格是我们基于敏捷研发方法下的工具平台应具备的功能,结合对每个工具平台的深度试用或试用后做出的比较。看到在敏捷研发的场景下,各家平台的功能各有所长。

盘点:主流敏捷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比较(敏捷软件开发工具)

图6

选择适合自己团队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

在软件研发工具平台中,没有通用的最完美的解决方案。错误的选择会让组织的成长、竞争以及产品的成功交付受到影响。

在选择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时,先要确定使用工具平台想要使组织在哪方面得到提升,是快速交付的能力?还是为了支撑敏捷开发实践?或是敏捷管理实践落地?还是为了更好地收集管理用户反馈?亦或是为了加强团队协作?

确定了目标,还要结合人技法三角,综合考虑用什么样的工具,即“技”。要充分了解三角的其它两个方面,也就是了解团队或组织的人的能力水平,和目前大家使用或将要使用的研发方法。

只有在人、技、法三方面达到和谐,才能充分地发挥工具平台的效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使组织的能力得到提升。

软件研发工具平台未来的发展

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软件研发工具平台也必然会发生更多的变化。未来的软件研发工具平台将会更加突出如下特征:

1. 更快

在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反馈的软件研发周期中,研发工具平台会更多提高研发整体效率,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

2. 质量风险前移

在代码检查、CR、CI、单测、自动化功能、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研发工具平台会更注重质量风险的前移,即在开发阶段保证质量的优秀实践的落地。

3. 更多协作

在团队协作、客户合作方面,研发工具平台会更好地结合网络社交、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让软件研发这种人与人的协作活动更顺畅、更方便。

作者简介

王一男,百度研发工具平台资深产品经理。10年软件敏捷研发管理实战经验,先后在两家上市企业成功实施基于信息化工具集的软件敏捷项目管理,并成功实现了基于信息化数据的项目持续过程改进。

本文选自程序员电子版2015年12月B刊,该期更多文章请查看这里。2000年创刊至今所有文章目录请查看程序员封面秀。欢迎订阅程序员电子版(含iPad版、Android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15日 上午9:13
下一篇 2022年10月15日 上午9: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