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解析 – 国有企业框架协议采购与招标分析(框架协议采购招标文件)


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本质上是为传统采购提供科学管理办法和法制化保障的过程,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还能有效减少采购单位的资金投入,提高采购效率,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应进一步把握这一采购模式的应用特点,探索发展新路径。

框架协议采购与招标模式的特点

现阶段,国有企业可以初步分为投资性企业和经营性企业,其和民营、私企一样,都具有参加市场公平竞争的权益,因此生产经营物资的获取也需要通过相同的市场。在市场信息环境瞬息万变的情形下,国有企业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在物资供应上不仅要保证种类的多样性,也要符合时效性需求,如分散、零碎且多变的物资需求,就需要采用更科学的采购模式。框架协议作为国内企业普遍采用的招标采购模式,改变了“一单一招标、一单一签约、一单一结算”的传统采购招标操作,省去了以往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了操作的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物资适用性高

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在采集物资的过程中有着批量且集中的特点,相比传统的采购模式,其整体频次更大,数量更多,且在采购大宗物资时可以提供应用型更高的合同与技术服务。针对发生频次高且零散小、招标难的物资类项目采购,可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招标供应商入库,签订框架协议,实际采购时,采用在供应商库范围内进行谈判或比质比价的采购方式。

2.约定有效期长

框架协议采购招标模式的有效期更长,国有企业不需要在短时间内重新进行招标,只要满足采购招标的条件,就可以反复执行招标结果。

3.中标人不唯一

由于框架协议的约定有效期长且需求空间较大,在招标文件中可以确定两家或两家以上中标人,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因中标人唯一而造成的中标人不履约、交货延期和质量不合格等供应商风险。

4.价格可调整

在公开招标模式下,合同价格一经生成,就不可随意更改。而在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下,在一定期限内的采购招标,由于采购的价格通常滞后于市场实际价格波动范围,在框架协议规定的期限内,部分物资的市场价格会出现急剧下跌或突然暴涨的情况,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提前在招标文件中对价格调整机制进行明确,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特点合理调整各类物资的执行价格,确保执行价格与原材料价值平衡联动。

国有企业框架协议采购与招标的优势

1.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节约投资成本,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综合需求,可进行大规模、大批量的集中招标,企业可获得更有优势的价格。同时,以一次性采购的形式进行合同工的分批次签订,能够有效减少人力资源和财力物资的消耗,有助于企业降低招标采购环节会议、差旅等方面的成本。

2.显著提高采购效率

在传统国有企业采购模式中,通常需要上报计划并进行分批次招标,由于少量设备要进行单独招标,导致整体的招标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重复性强,如技术考察、技术文件审查,且审批的流程也相同,无形中延长了整个采购周期,不利于保证企业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而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以集中采购同类物资的形式,在一次招标过程中就能确定多个供应商,能够有效缩短采购时间,全面提高采购效率。

3.规范招标投标执行标准

在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下,可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招标投标行为,同时提升其应急能力。框架协议遵循公开、公平的基本原则,能够有效避免、遏制和预防招标投标环节存在的腐败现象,保证招标投标环节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不仅如此,在保证招标投标环节清朗风气的同时,物资供应也有了充分保障,并且采购风险得到了全面控制,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控制采购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货物的安全性和应急保障水平。

4.促进供应结构改革

在框架协议模式中,其内在订货机制是以业绩为主导,因此可以更好地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对物资品类质量好、业务水平高的供应商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停止与服务质量差的供应商合作并寻找新供应商。同时,还可以促进招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应用框架协议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和应用更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内部核算的精细化水平,促进新时期企业的高质量结构性改革。

国有企业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把握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的应用实施要点,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下面笔者以某烟草生产企业为例,对其采购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建议。

在应用框架协议采购模式之前,该企业2001年至2011年一直沿用单一类型的项目招标模式,不仅整体采购量大,需要处理的分包多,而且涵盖的生产物资和设备品类丰富,对采购人员来说,任务量非常大。为了提高采购的整体效率,加强采购质量保障,该企业从2012年开始执行各品类项目的框架协议公开招标的采购模式,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应用证明了框架采购招标模式在节省人力、时间成本与资源上的突出优势。

1.具体应用要点分析

(1)招标采购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一,要结合国有企业相关部门的具体业务需要和以往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资消耗规律,以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消耗量,确定好此次招标采购的物资种类,并进一步预测和估算大致需求量,避免招而不用。第二,初步确定可选择的供应商。第三,制定合理的招标评分机制,以此明确评分标准,并根据所需物资的特点和供应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2)框架协议的履行与控制。框架协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开展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价格管理,相关采购机构应进一步掌握市场价格动态信息,根据计价公式和规则得出物资产品的价格,在进行合理调整、及时管理并经上级领导审批后执行。在质量监控时,还要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考评,其合同执行情况、交货守约以及产品质量等都是动态考评的重要内容,以此判断当前供应商是否可以继续合作。

2.实施改进建议

在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下,还存在前期技术交流不到位、分包不合理、交货时间有风险等不足,招标作为受法律保护的商务采购过程,在采购前应做好充分的技术交流,才能避免现场投标环节受影响,保证公平性。然而,框架协议所包含的物资数量大、种类多,加之现阶段市场中投标人规模实力相差悬殊,虽然可以保证一些厂家的优势,但不利于维持公平性原则。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建设投资大,供应商的生产任务多、供货压力大,容易出现拖期交货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国有企业的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对于国有企业较大规模的框架协议招标采购,笔者建议相关招标采购部门要做好前期准备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并积极向各责任方普及招标采购法律法规。除了招标采购部门,负责招标投标的物资供应管理部门也要及时、充分地介入计划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充分掌握供货动态,把握企业的具体存货情况以及各项物资的消耗规律,进一步明确采购内容和招标范围。此外,评标时要科学设定各类物资的具体系数,对于使用低频的物资或单价较高的物资应适当降低权重。

相应地,国有企业在基本确定采购物资框架后,还要与招标管理部门共同做好采购预案,通过加强对供应商选择标准、份额分配以及价格调整的审核,多维度地分析、评估与衡量供应商综合情况,保证采购过程的规范性、公平性与严谨性。

实践中,不少国有企业在应用框架协议初期会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全面而出现采购失败的情况,这通常与专业化的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指导队伍的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应尽快构建专业指导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自主培养或人才引进的方式,打造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招标投标专家队伍,加大对供应资格技术审查的力度,提高文件制作和审核的效率质量,确保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有科学的参考,避免偏离预期采购目标。另一方面,为保证评标组的专业人士认真履行职责,还应积极完善和健全打分责任制度,以避免某些评委存在的主观意识强、缺乏原则性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阶段,对生产经营物资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以往的物资采购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的多层次需要,基于此,国企相关物资采购和招标管理部门人员应利用近日财政部发布《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10号)之契机,充分了解框架协议招标采购模式的特点,深入、充分地评估自身在物资需求和运营管理上的需求,不断学习采购运营管理经验,将框架协议采购招标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推动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者:郭秀华

作者单位: 江苏海外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2022年第2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