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工作的标准化——下(工作规范和业务规范化)

业务工作的标准化——下(工作规范和业务规范化)

接上篇:业务工作的标准化——上

上篇我们讲到了如何全面看待员工在执行工作中的标准化问题,这篇我们接着讲。

4.标准本身是死的还是活的。

客观环境在变,相关工作的执行方法也在变,那相关的标准就得要随动应变。有些企业的标准化之所以被员工鄙视,就是因为这些标准化的内容,自从确定之后就没动过,无论外部环境出现了什么变化,反正标准就不动,不但没法助力工作的执行,反而是阻滞了工作执行。

标准应该是活的,是落地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更好做法,及时的进行增补完善,就像电脑系统一样,定期就要打上一批补丁。即便有些工作存在未来的多样化或不确定性,也应该把多样性的内容提前预置进标准,并把后期可能出现的变化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对应的准备预案。

5.标准带动的透明化和可比性。

上对下的管理,有个基本前提是管理层要能了解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最为理想的状态,就是将所有员工的工作状态透明化,让管理层级及其他员工都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所有人的工作状态。当然,这个只有在建立标准化之后,每个员工的工作推进方法都是一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若是各自有各自的标准,各有各的搞法,甚至有些员工还有些独家小秘方,自然是不肯公布出来,或是强调有自己的套路,这就没法实现整体的透明化。

在标准化和透明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行性,因为大家遵循的是统一标准,个人的实际执行情况对比就非常清楚了。

6.标准化导入的前提。

不能假定员工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不能过高评判员工在入职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积累情况,不能假定员工的自觉性,更不能依托员工各自掌握的执行办法,应做到归零起步,即是把每个员工都看成一张白纸,从头开始导入标准化。即便某些员工认为自己对相关工作非常的娴熟,无需再进行学习,那也要通过实际实操来进行核验,娴熟是一回事,是否符合公司的标准化又是一回事。

7.员工认为自己所掌握的工作方法,超过公司的标准化。

这是好事,鼓励员工提出来,经过实际论证后,可将员工提出的更好方法,纳入到公司的标准化体系里。也就是说,员工可以提出更好的办法,若自己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你就遵循当前的标准化。

8.标准化的固化。

工作方法的标准化,相关内容应该进行全面的固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工具等方法进行固化,再通过这些固化的载体,给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老员工带岗,或是作为工作中的对照执行标尺。

9.过程中的标准化考核。

员工是否按照标准在(过程中)执行工作,也将作为考核标准。避免单一按照结果考核的模式,员工为了迎合结果考核,可能会跳过公司所明确的工作标准。

10.以标准化来安排员工的调动。

通过标准化的全面导入,实现对员工团队的量化评估,该留的留,该升的升,该调的调,该走的走。

11.标准化的配套。

全面标准化,不是老板喊一嗓子就有的,也不是外部直接花钱买来的,而是需要企业自身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例如对标准化的研究机制,可执行性的评估,内容整理,教学形式的通俗化,配套执行工具的研发和配发,落地跟进,反馈意见征集,标准化内容的增补完善与升级,员工运用情况的监督。

最后,标准是企业可控的,而人是不可控的(有情绪化,会流失,会伪装,会惰性)。最终只能是人适应标准,而不是标准适应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9日 上午10:03
下一篇 2022年7月29日 上午10:17

相关推荐